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网站首页 >> 道教新闻 >> 宫观新闻 >> 北台湾保生文化祭——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

北台湾保生文化祭——台北市大龙峒保安宫

2016-12-09 15:01:51 来源: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浏览:14710查看评论

大龙峒是台北市老城区,为早年闽南移民渡海来台定居形成的繁华市集之一。大龙峒街区有一座孔庙,紧邻孔庙的保安宫,是台北市重要的宗教圣地。每年农曆3月15日是保安宫奉祀的保生大帝圣诞日,前一天以及当天均举行大型祭典和遶境活动,神驾所到之处,锣鼓喧天,为民众驱邪保平安。
1994年起,传统的保生大帝圣诞庆祝庙会活动,开始注入当代人文精神,与传统戏剧及其他文化艺术结合,融为一炉,成为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艺术节庆---“保生文化祭”。文化祭的内涵,包括一连串以宗教、民俗、文化艺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有最具台湾宗教特色的民俗艺阵竞技、蜂炮、除疫避邪的放火狮、家姓戏、歌仔戏与掌中戏等表演,还有保生大帝圣诞祭典、古迹艺术导览、摄影写生竞赛、音乐飨宴、奖助学金颁发、义诊、宴王祭、宗教信仰讲座、保安宫美展等,系列活动长达三个月,保安宫内外及附近街区,也因文化祭而热闹滚滚,各项活动目不暇给。

四十四崁和保安宫

保安宫位於大龙峒街区,大龙峒旧称大浪泵,18世纪前此地为平埔族人所居住,并无汉人。1709年泉州人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戴伯歧成立“陈赖章”垦号,向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艋舺)地方后,才陆续有汉人进驻大浪泵。汉人大幅度开发大浪泵始於19世纪初。1802年,泉州同安人王元、王智记、陈兰记、陈升记、高明德、郑西源等六户,在此开设44间瓦店,因而形成俗称四十四崁的街道,该街道取其原“大浪泵”地名闽南语谐音“大隆同”。之后,才有大龙峒之地名。
1742年,大浪泵汉人为瘴疠所苦,因此将故乡同安白礁乡慈济宫所祭祀的医神保生大帝分灵来台湾,建立一座木造庙宇供奉祭祀,命名为保安宫,此“保佑同安”即保佑居住於此的福建同安人之意。保安宫很快成为当地的信仰中心。物换星移经过二百多年,如今保安宫早已不分原籍或区域,成为台湾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
1804年,四十四崁街区的商人共同集资,将木造小庙扩建成三殿三进,左右各五开间的大庙宇。经过多年施工后,於1830年完工。1835年后与台湾许多庙宇相同,都是融合儒、释的道教庙宇。

大龙峒的信仰中心

大龙峒保安宫和艋舺龙山寺、艋舺清水岩合称“台北三大庙门”。可见其香火之鼎盛。
保安宫主祀保生大帝。保生大帝为大陆闽南地区所信奉的医神,俗称“大道公”、“吴真人”或“花桥公”。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医术高明。逝世后乡人谥为“医灵真人”,供奉为地方神祇,於白礁建庙奉祀。1150年宋高宗颁诏赐名为“慈济宫”。
保安宫位於台北市大同区哈密街,这里是台北市少数文化保存完整的传统街区。老宅、古庙林立,据民俗学家林衡道调查:全台供奉保生大帝的庙宇共300多座,大龙峒保安宫是其中最繁盛、香火最兴旺的庙宇。保安宫的庙宇建筑、装饰艺术在历经岁月洗礼后多次重新修葺。保安宫占地面积3000坪,1998年评定为全台二级古迹;并在2003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资产保存奖,享誉国际。

保安宫的建筑特色

伫足保安宫前,庙门前一口双龙挂耳的铜制大香炉,炉身上镶嵌着“保安宫”三个大字。庙门口石柱上盘着双龙,还有两只开口微笑,造型有别於一般闽南传统的石狮子守护着。门上方的横柱上,左右各有金漆书写的“强土”、“护生”四个金色字体。门楣上挂着“保安宫”的宫名,以及“德昭南宋”和“保我苍生”两个牌匾。还高挂着几只书写着红字“保安宫保生大帝”字样的大灯笼。走进庙门的第一印象,就感觉到建筑和雕刻的精致华美。
保安宫属於三殿三进式的庙宇建筑,格局宏大。第一进为五开间的前殿,加上左右各三开间的龙虎门,总共宽达十一开间。
前殿为“三川殿”,有重檐歇山屋顶,石雕的墙面,均为19世纪初的作品,古意十足。中门八角檐柱上的蟠龙,完成於嘉庆年间(1804年),是保安宫最古老的石雕作品。抬头可见到屋檐下的水车堵,有交趾陶烧制的人物和马,叙述“捉放曹”的故事。
前方的正殿,位於高台上,要拾级而上四个阶梯。正殿屋顶为歇山重檐式,斗拱上雕饰有“八仙过海”彩绘,以及“闹东海”等字。正殿內主祀保生大帝,配祀36神官将。神尊雕像均为泉州名师许严於道光年间所雕刻的艺术精品。殿前悬掛“真人所居”牌匾,殿內供奉的保生大帝雕像上方,掛有“高明配天”牌匾。
后殿为“神农殿”,供奉神农大帝,左右两侧则奉祀孔子与关云长,殿右为保恩堂供奉历代同安名人神位。
保安宫内并设有凌宵宝殿、大雄宝殿,供奉道家三清与佛家三宝佛,为儒佛道共存共尊的宗教道场。
保安宫从屋顶到屋角,每一面墙和木窗、木墙、石墙及雕刻和彩绘,都精细华丽且呈现古老的艺术风味,是宗教建筑中重要的文化资财。保安宫的木造建物和雕刻,经历过1855年、1868年、1917年、1936年和1967年的五次大幅度重修。在1917年大修时,木雕结构由名匠陈应彬与大稻埕郭塔对场兴修,完成后成为著名的对场寺庙。两位当年知名师傅,以精湛的技艺,在寺院左右两边的木雕上较劲,极尽所能各显神技。互比拚场的结果,两边檐椽雕刻也各显神通,呈现两位师傅的拿手绝活,因此留下佳话。耗时三年的整修,成就了保安宫现在的规模和面貌。后来由於扩建而失去原味,再次於1994年加以整修。采用台湾首见的平衡工法、整旧如旧的古迹整建原则,做不损坏原貌的整修。并将日据时期与二战后所有非庙宇增建拆除。此次长达七年,耗费超过六百万美金的整修工程,於2002年竣工,还原至1917年的最初三进三殿原貌。

保生大帝文化祭

保生大帝圣诞为农曆3月15日,自1994年起扩大为保生文化祭,除了每年保生大帝神诞前一天农曆3月14日举行例行的遶境活动;当天许多传统的保生大帝圣诞庆祝的庙会活动、民俗竞技等,亦在庙埕举行。遶境为下午,1点开始由报马仔、土地公、头旗车等开道,接着各寺庙轩社、力士会、艺阵等展开拜寿表演,压轴上阵的则是放火狮。
欢欣鼓舞的保生文化祭,可分为几个部分来介绍:
一,遶境踩街:
保生大帝出巡,随行队伍壮观。遶境范围包括大龙峒、大稻埕地区,驱邪辟鬼保佑合境平安。遶境踩街的阵头行经宫庙前时,鞭炮钟鼓齐鸣。傍晚遶境结束,保生大帝回宫。接着就施放火狮,为当天的活动画下绚烂的句点。
二,艺阵表演:
庙会庆典时神驾遶境出巡,各祭祀团体或信徒也邀请艺阵共襄盛举。除了酬神,也保存了许多传统的民俗。“艺阵”是艺阁与阵头的合称,为民俗庙会活动不可或缺的表演。“艺阁”亦称“诗意阁”、“花车”,其型制以车装阁,上面装置民间传说故事人物;“阵头”指民俗表演团体,分为宗教、音乐、趣味与小戏等类型。
三,家姓戏:
传统家姓戏已逐渐没落,保生文化祭中的家姓戏演出,每年热闹开锣,但已转型为现代社会中的民俗文化新风貌。剧种包括木偶戏、高甲戏、歌仔戏、北管戏及南北管演奏,演出团体涵盖有职业剧团、保安宫社团、学校艺术科系等三类。不局限於传统性质的“家姓”了。
四,保生大帝祝圣祭典:
农曆三月十五为保生大帝神诞当日,举行圣诞祭典,依例以三献古礼进行。
由鼓初严到迎神、唱保生大帝灵应赞,至望燎后结束整个典礼,场面庄严肃穆。
五,古迹导览:保安宫为了推广寺庙促进文化休闲观光,增进民众对乡土艺术的兴趣,於“保生文化祭”期间举行古迹导览活动。透过导览,让民众与历史和先人接轨,对宗教艺术瑰宝也多了一分认识与景仰。
六,保健养生与义诊:
保生大帝为医神,保安宫为传承保生大帝悬壶济世的精神,以及展现其信仰特质,因而发扬中医文化,在文化祭活动期间推出中医义诊、中医讲座、中医文物药材展。
七,艺文比赛:
保安宫为知名庙宇,其建筑体现宗教、民俗文化和艺术价值,为让更多人关怀宗教和民俗,文化祭期间举办摄影比赛、儿童绘画甄选比赛。
八,音乐飨宴:
保安宫平时就相当注重音乐活动,在“保生文化祭”期间经常安排相关的演出,藉以涵养信众的精神生活。
九,文物展览:
欢腾热情的保生文化祭期间,保安宫也举办静态文物展览。文物展的内容主要是宫內常设的展品,包括文物与各类古老祭器,有清嘉庆年间木雕龙头、花鸟雀替、青瓷双龙花瓶、醴瓶、八卦香炉、保生大帝龙袍、龙耳炉、方鼎、烛台、大正时期的老账册等等。
十,过火仪式:
“保生文化祭”的精华戏,为保生大帝圣诞当天的“过火”。保安宫的过火仪式是大台北地区硕果仅存且保留同安原乡特色的宗教习俗。过火前的起乩问时、圣驾巡境、依圣意指示置材薪等流程,皆维持百年习俗之特色。

热闹开锣

2016年农曆3月14日,保生大帝诞辰前夕。著名的民俗艺阵、北管、十二婆姐阵、花鼓阵、龙阵、彩蝶飞舞等,在保安宫前表演,热烈虔诚表达对保生大帝的敬意。为长达三个月的保生文化祭拉开序幕。此次还邀请津轻三味线、东京陶笛交响乐团、吉祥艺能万福舞蹈团等日本团体前来竞技,是一场中日传统艺术的观摩和对话。傍晚,庙埕前开始“放火狮”。火狮子是传统手工纸糊艺术品,以竹为胎,以古法扎制出9尺高瑞狮,狮身底座装置数万支各色蜂炮,燃放时炮声隆隆,直冲云霄,直达天听。蜂炮火光四射,绚丽夺目,照亮大龙峒的夜空,并将妖魔鬼怪厉疫全数驱赶殆尽 ,保佑信众及地方平安幸福。
“保生文化祭”融合传统民俗信仰祭典和新的文化元素,成为兼具宗教、文化、民俗、艺术、观光特色的活动,不仅赋予宗教新的活力,让民俗和宗教提升文化层次和曝光率,让庙会活动带动观光,可以说是宗教文化飨宴和盛会,更成为北台湾的年度盛事,不但轰动全台,更名扬国际。
作者简介
林少雯    台湾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全球華文藝文協會、台灣專欄作家協會理事,文藝協會、婦女寫作協會監事。出版作品六十多種。曾獲台灣中山文藝獎、中央日報文學獎、“中國文藝散文獎章”、聯合報環保文學獎、首屆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等獎等。作品選入台灣高小語文課本。近年來致力於豐子愷《護生畫集》的研究和賞析。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查看该文章的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道协简介 - 道协机构 - 联系我们 - 道协留言 - 许 可 证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