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网站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文化 >> 东山岛关帝庙及其关帝文化信俗奇观

东山岛关帝庙及其关帝文化信俗奇观

2016-03-05 08:35:40 来源: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浏览:7980查看评论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释称佛,儒称圣,道称天尊。”关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大一统”思想和“忠、勇、仁、义、礼、智、信”道德精神的集大成体现。千百年来,关帝已成为朝野上下共奉、三教九流同尊、四海五洲华人皆祀的万能之神。正如专家学者所说:“关帝崇拜已成为一种超国籍、超民族、超时代、超阶级和超信仰的价值趋同的文化现象。”
(一)
海峡西岸的福建东山关帝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和荆州关帝庙并称中国五大关庙,其声名早已远播於海内外。
位於东南海交汇、闽粤地交界处的东山岛,是台湾关帝信仰文化的发祥地。东山古时也称铜山,是大陆距台湾澎湖最近的地方。历史上东山既是海峡西岸的兵戍重镇,又是东南沿海对台对外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也是最先移民进入台澎及海外的沿海岛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的东山关帝庙(亦称铜陵关帝庙),由江夏侯周德兴亲临东山所创建,后经扩建重修,成为一座巍峨庄严、金碧辉煌的武圣殿宇。六百余年来,东山关帝庙香火分灵遍布台湾和闽南、粤东各地,甚至远播南洋与海外。现全台湾1000余座关帝宫庙和闽南、粤东及海外部分关帝宫庙,都共尊东山关帝庙为香缘祖庭。故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关帝文化研究专家胡小伟教授等人论述:“东山是关帝文化从中原走向台湾和世界的码头。”
据传,早在宋末,东山军民抗元失败,部分人夺舟入海逃徙澎湖、台湾及南洋群岛,最初的关帝香火由此而播入台澎。明嘉靖年间,朝廷复设澎湖巡检司,入澎巡戍的铜山水寨官兵将关帝香火带入澎湖建祀。入清后,居澎铜山籍同人劝捐扩建铜山武圣殿,并沿袭祖庙之称也叫“铜陵关帝庙”。台南祀典武庙俗称“大关帝庙”,为康熙三年(南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明宗室宁靖王朱术桂入台前於铜山关帝庙请香分灵奉请入台,最先供祀在王府中,不久由民族英雄郑成功之子郑经建庙崇祀,成为南明政权在台湾建祀的最高规格的武庙。高雄文衡殿为台湾南部最早的关帝庙之一。史传万曆年间,由泉州一陈姓海商泊舟于铜山,晋关帝庙祈请分灵而后入徙澎湖;入清后,其后裔子孙再徙台湾凤山扩修而成。台中圣寿宫,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福建水师参将张国受命出任台湾协副将(后升为浙江定海总兵),率兵入台讨抚造乱的番民从东山渡海之前躬临铜山关帝庙晋乞香火入台的。宜兰礁溪协天庙,为漳州府平和县五寨人林枫后裔林应狮、林古芮等人於嘉庆九年(1804年),奉请铜山关帝庙分灵神像迁徙入台所建祀。至今澎湖铜陵关帝庙、台南祀典武庙、宜兰礁溪协天庙以及嘉义开台尊王(郑成功)庙等都存有当年从东山分灵入台的“老二帝” 神像。此外,澎湖红毛城关帝庙、台南山西宫、高雄文衡殿、嘉义关帝庙、金门烈屿关帝庙等台湾地区最早的“老字号”关帝宫庙,也都是闽南百姓和铜山军民从铜山关帝庙分灵过海所建。这些 “老字号”的关帝宫庙,现已繁衍了数以千计的“子孙庙”。当今台湾香火最盛也最具影响的台北行天宫,就是从宜兰礁溪协天庙分灵的东山关帝入台第二代关庙的典型代表。新时期海峡两岸开放旅游探亲后,因两岸文化经济往来和两地婚娶迁徙而从东山携带关帝香火分灵入台者更是绵绵不绝……
自古以来,东山关帝庙的声灵远震於东南沿海、海峡两岸甚至南洋海外。在明代铜山营官兵游戍澎湖,戚继光闽海平倭,沈有容征台驱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清代施琅出征统一台湾,福康安入台平乱,陈化成入台抗英、铜山营班兵轮戍台湾和抗战期间东山军民三度抗击据台日军侵袭的各个历史时期,关帝护国庇民、佑兵助战、伏魔御寇、镇海安澜和攘灾降福的灵異传奇不断於两岸民间广为流传,因此,东山岛铜陵帝君圣灵显赫,常年晋庙崇祀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異常。
东山是全国去台人数最多的沿海岛县,至今全台湾约有20余万东山籍同胞及其后裔。台北、基隆、台南、高雄、澎湖五个“东山同乡会”会馆裡也都设有关帝老祖爷的神坛。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台湾20多个县市300余家宫庙和团体计数十万人次抵东山关帝庙祭祖晋香,朝圣谒灵,举办和参加各种关帝文化活动。1995年,东山关帝直航东渡入台鉴醮并出巡台湾全岛,为历史以来大陆关帝神像入台鉴醮与巡境首例,引起两岸轰动。
1990年以来,每年农曆五月十三关帝圣诞日,东山都举办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大型节庆活动,两岸同胞信众与四海嘉宾皆云集东山共襄盛典。2008年,东山关帝文化节被列为国家对台重点活动项目,此后多次列为海峡论坛漳州地区主项目。
早在多年以前,著名关帝文化研究专家朱正明先生即指出:在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关庙中,东山关帝庙凸显出“四个全国第一”:“玲珑精巧的建筑艺术为全国第一,与台湾及海外神缘密切影响广泛为全国第一,全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的奇特民俗为全国第一,庙祀香火常年鼎盛为全国第一。”——这是任何地方民间信仰都无可替代和僭越的文化奇观。
(二)
“神奇的东山岛,家家都是关帝庙。”自古以来,东山全岛百姓共奉关帝为祖,自认是关帝的后嗣裔孙,这种家家户户世设家祭供奉“帝祖”的习俗,形成了一道绝世的信俗奇观。
据《台湾外记》载:康熙三年(1664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之子郑经最后率军从东山跨海撤入台湾。三月,清军攻入东山,摧城焚居,杀死百姓一万余人,逼逐余下的三万多人“迁界”入徙漳州、潮州内地,全岛顿成废墟。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朝廷才宣布东山“复界”。然而,陆续回归家园的东山百姓被清廷视为“奸民”、“贼逆”,迟迟不予注册入籍,任由官兵欺压凌辱,横征暴敛。为此,东山百姓常到关帝庙焚香祷告,祈请关帝为民请命,佑民入籍。
相传为了此事,关帝显身策马渡海入县府慷慨辩诉,申明义理,促使漳浦知县陈汝咸大动恤民之心,愿遵关帝圣意表奏朝廷重开审议。关帝又托梦於城中各大姓族长,敦促到庙会商,复拟申籍文书,焚香祷告关帝,得关帝恩允,全岛百姓以关氏为宗,“共尊关圣帝君为祖”,立“关永茂”为总户主姓名,重新呈请入籍。终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东山百姓被清朝廷批准入籍,减免了各种税赋徭役,得以安居乐业。现东山关帝庙左廊犹存当年所镌《公立关永茂碑记》,记载了关帝与东山百姓神人共契的特殊情缘。
於是此起,东山全岛百姓万民皆称关帝为“帝祖”或“帝君祖”,家家户户均於大厅中堂悬挂关帝圣像,设立家祭,每日晨昏焚香祀之。数百年来,东山百姓本着“敬宗法祖”的传统礼教,一直把朝野同尊、儒释道三教共奉的关帝,当作至高无上的万能祖神,并渐渐形成独特的信仰礼俗习惯。
东山人凡新居落成乔迁入宅,或是子孙成婚自立门户,必由最大长辈舅父(或内兄弟)赠送关帝老祖爷的神像并颂联一套,悬挂於大厅中堂,承传敬帝祀祖之家风,以庇荫子孙后代平安迪吉,家业兴旺。平时家中的生活、生产大事,必告关帝,恭请关老祖爷做主;遇有疑难事必请“大老爷”主意决断或点拨消解。凡生死、祸福、功名、利禄、升学、考试、婚姻、生育、建宅、置业、诉讼等,皆於家中或到庙裡向关帝求签问卜,祈安乞福。旧时每每包请炉丹和乞讨关帝神符用红布做成香火袋挂於胸前或带在身上,不管是居家在室或外出谋生,都赖之保安护命。现今多身带关帝“平安卡”。
除了每日晨昏必於家中焚香点烛礼祀“帝祖”,并於每月初一、十五尽礼“孝敬”或到“祖庙”(关帝庙)晋香之外,四时八节均有一系列敬祖祭祖的礼俗:
正月新春,从初一大早起,四乡八里民众络绎不绝来到关帝庙礼供祭拜,抽签许愿。初五过后择吉迎关帝及众神遊春巡境,台湾信众常常组团飞抵东山参加迎祭踩街。正月十五元宵夜,百姓们携老扶幼到关帝庙“乞龟”、“乞灯”,许愿还愿,乞福祈安。
五月十三关帝圣诞祀典:隆重举办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各地各界嘉宾云聚东山,台湾与海外同胞参与,岛内外各处庙友来会,各种活动项目同时举行,关帝出巡绕境,两岸信众举行盛大文化踩街,场景尤为壮观。
关帝圣诞期间(农曆五月十三至六月廿四日),东山百姓必於关帝庙前搭筑戏台搬演庙戏为关帝老祖爷庆寿祝嘏。请闽南粤东各地戏班进岛演出,台澎和厦、泉、漳地区信众都争先恐后到庙捐戏,盛世丰年的庙戏长达两三个月连演不歇。
自古以来,台湾、澎湖、闽南、粤东等地凡从东山分灵续焰的香缘宫庙多於关帝圣诞(农曆五月十三至六月廿四日)期间,纷纷组团抬着神轿,载歌载舞到东山祖庭朝圣谒祖,乞灵挂香。 
每到年终岁末,东山百姓有到关帝庙拜谢天公(玉皇大帝)的礼俗。拜谢天公最诚敬最隆重当为东山铜陵地区的渔船户与商户。农曆十二月廿四日众神上天述职之前的腊月每日,东山关帝庙从早到晚香火云蒸霞蔚,供品如山,人众川流不息,其热闹隆盛场面令人叹为观止。东山百姓既认关帝为祖又尊关帝为天公(玉皇大帝)的奇特信俗,自古延播台湾及海外。1946年台湾南投县鱼池乡启化堂(关帝庙)即有记载,1972年台中圣贤堂出版的《关圣帝君受禅玉帝经略》记述:“由儒释道耶回五教教主,共议选举关圣,於甲子年(清同治三年)元旦,受禅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位,其尊号曰: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统御诸天。”此一说法被台湾信众普遍接受并加以传播。由东山传香至台湾的宜兰礁溪协天庙及第二代香缘关庙——台北行天宫等许多宫庙近年举行关帝诞辰祭典时,大殿上均书有“玄灵高玉皇上帝关恩主圣诞”等文字。
此外,大年除夕夜,家家户户备办盛供在各自家中祭拜关老祖爷与列祖列宗,之后,合家围炉吃团圆饭,团圆饭摆在家中大厅关帝老祖爷圣像前,象征与关老祖爷一起过大年。当晚子时一到,多有至诚者更沐后到关帝庙向关老祖爷晋奉新年第一炷香,以祈新年大吉大利、福寿康宁……
东山岛的关帝文化信俗经受历史沧桑变革仍保存往昔的缤纷奇彩并不断发扬光大。此一奇特的关帝文化信俗,集中、典型地展示了海峡两岸地缘、亲缘、文缘、商缘、法缘诸方面的关係,更是蕴涵着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大积极意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时代文化魅力。

刘小龙   福建东山人,现任东山县政协副主席、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会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世界关公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已出版诗集《爱的宝石蓝》《蓝土地情歌》、歌词集《东方的龙》、旧体诗词集《海魂吟草》和散文小说合集《奇石之魂》等6部文学专著;并已出版《海峡关帝传奇》《海峡关帝百像》《缘繫关帝》《中国的武圣,世界的关帝》等8部文史专著;另於各种报刊、论坛发表论文20余篇。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查看该文章的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道协简介 - 道协机构 - 联系我们 - 道协留言 - 许 可 证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